图书馆,犹如天堂——记我心中的北大图书馆

作者: 
宋瑞云

在图书馆一楼大厅,当我将毕业论文电子版上传至系统时,我离开这里的日子便开始以天来计算了。这里一如既往的安静,同学们一如既往地在书页翻飞间遨游,一切一如既往地在各自的一方天地里寂静欢喜,与此刻馆外盎然的春光和如火如荼的校庆活动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是北大的与众不同,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大家都能在自己坚守的一方天地里笃定前行,不至心乱神迷。而今天的我却像一个记忆的捕捞者,寻遍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恨不得将三年来在这里的每一份生命记忆都整理打包,安放于心灵深处早已为它备好的角落。

三年前当我第一次踏进这座百年书城时,心情是异常兴奋的。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浪漫之地。一个经常驻留此地的人,或许不会有我此刻的敏锐。首次见面,她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现代,但她的古朴典雅在我眼里却是诗意的。一楼大厅黑色的地板砖与有规则的白线,让我感觉走在上面就像在弹钢琴,每一步下去都可以奏出动听悦耳的篇章。抬头望着如穹庐似的顶盖,我不以为它是顶盖,在我眼里那里集聚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馆内卷帙浩繁的书籍和那独特的墨迹书香让我沉醉。馆内每一处阅读风景,在我眼里全是美妙,全是美好,不沾染任何凡物俗事,没有丝毫的辛苦劳累。在最初入学的那段日子里,我肆意地、任性地享用这份诗意与幻想。与任何一位我想见的大师相约相握,与任何一位我想对话的智者促膝长谈。今天借着文集走进季羡林的内心,明天又顺着墨迹钻进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心灵。总之,想去哪里去哪里,想登多高登多高,有一些领会秒懂,有一些要义却一知半解,但它不妨碍我对新领域的探索。面对智者用他们的心血、生命与深情描绘出的一个又一个灿烂无比、丰富多彩的世界,我用满满的真情相迎。那是一段无为而为、无问西东的美好时光,却有着冲上青天的狂放与无与伦比的洒脱坦荡。宗白华说:“一切美的光来自心灵的源泉”,站在智者的肩膀上,用心无为而行,那是一段有光的日子。

这是一个自由之地。告别了与图书馆短暂的浪漫之约后,接下来我却有诸多实实在在的学业任务需要完成。在这一阶段图书馆给了我无限自由的空间。特别是对于一个在职研究生来说,因为不住在学校,有了图书馆,感觉像有了家。每次来,我第一站和最后一站必是图书馆。在这里,她给了我双重的归属感:地理位置和心理位置的归属感。

当我风尘仆仆地从单位来到这里,我好像从市井之地来到一座优美的花园,整个身心都似染上了花香,心也开始变得安静起来。随便找一个地方,拿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来读,或是为了完成作业去阅读专业书籍,我心中便安然自得万千自由。人虽在室内,心却已至千里之外。任凭我畅游在九天之外,还是潜入万丈深海,这种畅达之境也只有在这方净土才可真实显现和真切体味。寻得一隅方寸处,便得明艳春光万丈。在这里,各人有各人的天地,不用担心影响到别人,也不用担心别人会影响到自己,想待多久待多久,想游到哪儿游到哪儿,想看什么书随便取,一切由着性子,方寸之内,畅达无阻,真是畅快至极。在这里我完成了自己多门功课作业,无拘无束地阅读了一批专业书籍。

图书馆还是个奇遇之地,她带给我各种各样的新鲜妙事儿。借书有奇遇:一天我心情低沉,恰巧路遇图书馆,跑去借了一本实用之书《纪录片解读》。没想到翻开书即刻惊喜天降,一个绚烂至极的秋天忽然而至,不知哪位有心的同学将数枚鲜亮的银杏叶子放进书里了,顷刻之间,这些叶子都捕获了魔力,将我心中的不快驱扫得一干二净。自习有奇遇:一次在写期末论文的时候,我需要借阅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一书,因为手头有其他资料需要阅读,就一直迟迟未去借,碰巧某日身边一位不相识的同学竟然将它借来了,而他急着去上课,就先将书让于我阅看了,这让我倍感荣幸。阅读有奇遇:即便离开图书馆,将借到的图书抱回去阅读时,奇遇依然会不断上演。有时我会从书里夹带的索书单中发现,原来自己正在和同班同学同读一本书,不时会会心一笑。有时会遇到老师画重点,忽然明白书中的要义。有时会碰到心灵相通的人在自己最关注的章节,折了一个小小的标记,等等。其间总有一种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读书的愉快之感。原来这里才是遇见心有灵犀之人的最佳之处。

图书馆于我而言还是灵与肉的历练之地。自从进入论文写作的那一刻至写作结束的漫长岁月,我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论文多处涉及哲学问题,这一阶段我在图书馆自然阅读了大量的哲学著作。这是一个异常辛苦却备有收获的阶段,由此我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真切地感受到了在艰涩文字背后的魅力光辉。在完成论文的同时,获得了一些人生的体验与教益。之前图书馆于我的那些美好印象,顷刻间都不翼而飞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份落入地面的沉着与踏实。这时的我每天生活于其间,却似乎看不到,也感受不到它的浪漫、自由、奇遇,唯一能感受到的是,图书馆已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每天穿梭其间去完成我该完成的阅读与写作。这是一段让自己沉潜生命深处的旅程,也是一段用虔敬之心涵养性情、濡染人格、磨砺心性、养育精神之旅,而图书馆是忠实的见证者。

图书馆是身心的家园。图书馆中不仅蕴藏着书香、远方、思想、智慧、光芒,也有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细碎的事情。在学习期间,我在诸多细小的事情上体味到了温情的力量。

2017年12月27日的清早,我突然发现,图书馆每一张自习桌上多了一个圆圆的插线板。一个插线板激活六个位置,大家再也不用担心作业写到一半,遇到电脑没电的尴尬事了。图书馆每一张自习桌原则上可以供六位同学学习使用,但桌子只有靠墙的两个位置有电源插座,所以,对于使用电脑的同学来说,一张学习用桌实际上只有两个位置是真正可用的。现在有了这个圆形的插线板,六个位置的人都可以安心使用了,互不影响,还充分利用了资源。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所谓的天堂模样,应该就是一早醒来,发现昨晚期待的事都成了真,所带来的惊喜感吧!

有一次,我借阅的《贞元六书》数日四处不得寻见,我以为自己不小心把它弄丢了,心情惴惴不安。后来某日,忽然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了那本书,连我用便笺纸做的标记都在,我不敢相信,赶紧去查借阅记录,发现自己名下确实没有借阅这本书的记录了,方信为真。后来得知,是自己不小心将书落在图书馆了,图书馆的老师们就给还了回去,重新上了架。我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深深自责,也为图书馆的老师们尽心细致工作而由衷感谢。那一刻,所谓的天堂,就是失而复得所带来的幸福感吧。

2018年3月17日一大早,我来图书馆修改论文,不料遇上三月飞雪,这是一场让人期待已久的雪,面对鹅毛大雪,欢喜归欢喜,如何出馆吃饭是个问题。我正在百愁莫展时,馆内为同学提供了免费借伞的活动,温暖瞬间传遍全身……当时,我在心中默念了一句:“P大,真好!”那一刻,所谓的天堂,就是需要什么就有什么所带来的满足感吧。

我是一个与书有缘却没有把书读好的人,尽管在《读书》栏目工作中天天接触到书,但真正让我体味到书的深意与魅力的却是这三年与图书馆相伴的岁月。在这里的某些瞬间,总会突然遇到一种久违的舒心和踏实感,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天堂吧,它积聚着无限光明、爱与满足。

闭馆音乐又响起了……

我该走了,但记忆永驻!

作者简介:宋瑞云,出生于1980年6月14日,河北邯郸人,2015-201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目前就职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读书》栏目。